红树林生态-蟛蜞~相手蟹

我的乡下老家是靠近海边红树林的一个小乡村,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在红树林的河里钓弹涂鱼(wun hieao),又叫粉跳,还有一种叫狗母的鱼。还有时候我们会钓蟛蜞和抓蟛蜞,我的外婆就是一个钓螃蟹的高手,她老人家一个下午能钓一大半水桶的蟛蜞和相手蟹,我们乡下喜欢用蟛蜞或相手蟹捣烂了加米酒和盐来腌制蟛蜞汁,因为我打小就喜欢用蟛蜞汁来作调料下饭,所以我外婆和我妈也经常去抓蟛蜞来做蟛蜞汁。
相关链接:
螃蟹浆配五花肉:https://jiayu.mybabya.com/post/4089.html
海南民间自制酱料-咸高(音):https://jiayu.mybabya.com/post/4049.html
海南人抓螃蟹的两种方法:https://jiayu.mybabya.com/post/4041.html

其实我们所说的蟛蜞也分两种,一种文字上就叫蟛蜞,还有一种文字上叫相手蟹,但是因为有很多品种,所以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分类,我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,但我在知网上下载过一个五十年代广东水产研究所发布的一篇论文,字迹也很模糊了,论文写的就是红树林里蟛蜞的分类,好像分了十二个品种,这其中有没有包含相手蟹我就不知道了。

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有网友发了一些蟛蜞的图片,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,所以我也在baidu和google上找了一些蟛蜞和相手蟹的资料和图片,我让爷爷帮忙看一看海南话怎么叫,然后我音译过来,相手蟹还是我google的资料才知道原来有这个叫法的,并且还有很多品种,有一些我并不知道详细的文字叫法,只是知道海南话叫法。

招潮蟹-海南话音译deanm jing,颜色艳丽,有一只大螯,小时候我喜欢抓来玩,但是海南人并不会吃招潮蟹。

招潮蟹最大的特征是大小悬殊的一对螯,摆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。招潮蟹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,因此被称之为招潮蟹。这个“招潮”的动作,目的是用大螯威吓敌人,或是求偶。

在英文里它被称之为提琴手蟹"fiddler crab",因为两只螯也像是小提琴一样。只有雄蟹拥有一只大螯,雌蟹的两只螯都很小。 此外,招潮蟹还有一对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,非常特别。

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、亚热带的潮间带,是暖水性具群集性的蟹类。中国招潮蟹属约有10余种,常见种有:弧边招潮蟹、凹指招潮蟹、清白招潮蟹及环纹招潮蟹等,分布于沿海各省及海南、台湾等省。在温、热带海湾数量很多。北美的常见种如好斗招潮蟹、信使招潮蟹和红节招潮蟹,见于北大西洋沿岸的新英格兰到墨西哥湾沿岸各州。

招潮蟹栖居在盐和苦咸水的海滩,在泥泞的领域生存,营穴居生活,并常有专一的洞穴,但常每隔几天即会更换。掘穴的深度与地下水位有关,穴深可达30公分,一般洞底需抵达潮湿的泥土处。许多雄蟹还建造一个半圆伞形的盖,盖于洞口。招潮蟹的活动随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规律,高潮时则停于洞底,退潮后则到海滩上活动、取食、修补洞穴,最后则占领洞穴,准备交配。

招潮蟹靠视觉和听觉接受通讯、联络、警告的信号,实现社会性聚集行为。营穴居生活,洞穴是此类蟹生活的中心,在洞穴里既可以避免水陆各类捕食者的侵袭,又可以避免潮水浸淹或太阳直射。

该蟹用小螯刮取淤泥土表面的小颗粒送进嘴巴,这些小颗粒含有很多的碎屑、藻类、细菌、以及其它的微生物,送入口中后,即被体内吸收。口中有一个特别的器官,可以将食物分类和过滤,不能利用的残渣再由小螯取出置于地面,集中形成人们所看到的小土球,称之为“拟粪”,有别于真正通过消化道从肛门排出的粪便。

蟹类的挖掘行为显著改变了微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(渗透性、土壤硬度等)。蟹洞增加了土壤表面积,促进土壤氧化,土壤、营养的垂直运输和水、气循环。此外,蟹洞密集区(蟹床)也是有机碎屑的大面积停留区,能够富集含有机质的细粒。

饲养招潮蟹可用鱼缸或较大的玻璃罐、塑料罐等容器,底部铺满砂土,砌成斜坡状。因为招潮蟹爱挖洞的习性,建议沙土的深度在10公分左右。调好0.4-0.5%浓度的盐水,淹至斜坡1/3-1/2处,有条件的话还可装一个小型过滤器。夏天每星期要换水1/3,冬天换水时间可稍长一些。

招潮蟹可喂其碎鱼肉、蚬肉或小虾肉等,食物应放置在水上砂面,每天喂一次就行了,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时清理,以免污染水质。

蟛蜞-海南话音译bei hi,和招潮蟹不一样,虽说也生活在红树林生态中,但在滩涂上蟛蜞数量比不上招潮蟹,我记得以前爷爷养虾的时候,经常会在虾塘的水边看到蟛蜞,抽水和排水的时候也会抓到很多。蟛蜞其实是相手蟹的一种别称,但是因为相手蟹品类太多了,所以我只挑几种我见过的来发图。

蟛蜞是淡水产小型蟹类。又称磨蜞、螃蜞。学名相手蟹。甲壳纲,方蟹科。

步足有毛。多栖息于江河堤岸、沟渠等处的洞穴中。喜食腐植质,也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。钻洞能力很强,行走速度快,是常见的淡水小型蟹类。蟛蜞,形似小螃蟹。

学名“相手蟹”,由于习惯横行,偶尔直行时两只前螯合抱,一步一叩首,摇摇摆摆,彬彬有礼,犹似古人行礼作揖状。故文人老饕以古文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”句,为之取雅名“礼云”,其卵子自然就有了一个锦缎般的名字:礼云子。

为南方特色美食佐料。辛勤的水乡农民农闲时便在干净的江岸边捕捉到蟛蜞,用清水养净,加上米酒,酒糟,味精,糖等辅料,用碾成酱,加入适量食盐,就成为美味可口的佐料。而今,蟛蜞咸虾酱已成了稀罕之物,市场上偶尔能买到,但只是清稀的汁,而不是粘稠的酱;有些饭店也有售,香气十分淡薄,不复昔者之浓厚矣。

中药材一
【出处】《本草经集注》
【拼音名】Pénɡ Qí
【别名】螃蜞(《集韵》)
【来源】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或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肉、内脏和脂肪。
【原形态】全体被坚硬的甲壳。头胸甲长约3.8厘米,宽约4.4厘米;四方形。额宽大,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/2,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,额后部有4个并立的突起。眼具短柄,能活动;外眼窝齿呈三角形,背眼窝缘光滑,甚凹陷。侧缘具光滑隆线,无齿。螯足1对,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;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,背缘具1条颗粒隆线。步足4对,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。腹部退化,雌雄异形,雄者呈三角形,雌者圆形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活于河流泥滩上,穴居河岸或田埂。分布辽东半岛、江苏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
【性味】
①《本草拾遗》:有小毒。
②《纲目》:咸,冷,有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
①《本草拾遗》:膏:主湿癣、疽疮不瘥者,涂之。
②《本草求原》:解河豚毒。

中药材二
【出处】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。《本草拾遗》:食(蟛蜞)肉能令人吐下至困。
【拼音名】Pénɡ Qí
【英文名】Amphilbious Crab, Brackish-water Crab
【别名】螃蜞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及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脂肪或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sarma dehaani H. Milne- Edwards.
【原形态】无齿相手蟹,头胸甲呈四方形,一般长红39mm,宽44mm左右。胃、心、肝各区均有些隆起,中鳃区具4-5条斜行隆线。额守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/2,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,额后部具4个并立突起,外眼宣传员呈三角形,背眼窝缘光滑,甚凹陷。侧缘隆线光滑,无齿。鳌足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,腕节内末角钝,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,背缘具一条颗粒隆线,指节较少掌节长,可动指弯曲,两指间的空隙小。步足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,雌体腹部呈圆形,雄体呈宽三角形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活于河流泥岸处,穴居河岸可田埂内。
资源分布: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。
【性状】体内脂肪含量,随季节而变化。10月份因经繁殖消耗,含量较低,以后渐增,至12月底达到最高值,冬眠后又逐渐减少。4月份渐渐增加。5月份因经繁殖,又降到极低。在整个越冬期,雌者脂肪量常高于雄者,繁殖以后,始趋于接近。血钙(未换壳时)为75mg%。
【性味】味咸;性寒
【归经】脾经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;除湿止痒。主痈肿疮毒;湿癣瘙痒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适量,煮熟。外用:适量,取膏涂敷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本草拾遗》:膏:主湿癣、疽疮不瘥者,涂之。
2.《本草求原》:解河豚毒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据说蟛蜞有解毒消炎的作用,对医治咽喉肿痛特别有效。笔者患慢性咽炎,严重时用蟛蜞酱嗽洗咽部并徐徐咽下,果然药到病除,确有奇效。读者如患同病,不妨一试。

海南话音译-wuanm


sicnature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Original content,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:
I P 地 址: 3.145.177.173
区 域 位 置: 美国
系 统 信 息: 美国
https://www.mybabya.com/post/4677.html
Antecedents page:
蟒蛇科普海南仙岛海南乡情论坛JiaYu Blog
sicnature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关于JiaYu dad

my is JiaYu dad, My other website address:https://www.haikou-china.com/ https://www.myzhenai.com/
此条目发表在MyDiary分类目录,贴了, , , 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[+] 添加表情(Add an emoticon) jiayu.mybabya.com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